得居APP
得居海外房产网APP二维码
得居APP
让您全球都有家
小程序
得居海外买房-微信小程序
得居丨海外新房二手房
关注得居小程序
实时房源随时查看
公众号
得居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得居官方微信订阅号
关注得居公众号
获取房产最新资讯
海外房产交流群
海外房产交流群
扫码入群
实时获取海外房产动态

普通人的存款能在ICU里支撑几天?

2021-04-21800次阅读

◎本文作者 | Phoebe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T博士教你买保险(ID:DrTbaoxian

转载联系  微信ID:DrTbaoxian02


知乎上有个话题,叫普通人的存款可以住几天ICU。


话题下,大家认真算着:按月收入5000元来算,只够住一晚;年薪50万,撑死不到3个月。


人间艰难,“复刻率”最高的故事版本是花费百万,医保报销一部分,最后人财皆空。


21世纪20年代,众生仍苦治病甚矣。


普通人距离ICU有多远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表明,由于不合理的生活习惯、超强的工作压力、恶劣的生活环境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近二十年来迈入ICU的几率大幅攀升。


以往我们认为把人送进ICU就两种情形,一是因意外导致的多发性创伤性疾病;二是癌症晚期、脑衰、心脏上的急性恶化病变。


现在,即使是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生命,进ICU的几率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飙升。


2017年夏天,湖南常德,42岁的晓琴意外怀孕,高龄得子,晓琴在孕中期第20周时,身体每况愈下,血压时不时上升。


到了孕28周,晓琴开始全身浮肿,主治医生提出“必须提前手术”。


第28周+5天,晓琴的宝宝经剖腹产顺利降世,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孩子全身插满管子,一出生就送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这是早产儿进ICU的一个缩影。以武汉儿童医院为例,近几年来,该院NICU收治早产儿人数从2015年7月的759例增长到2017年7月的1038例。


WHO的数据也显示,全球每年大约会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其中,中国每10名新生儿就有超过1例早产儿,早产儿数量居世界第二。


早产儿住进ICU有其不可抗力,相比之下,一些成人进ICU的原因根本让人始料不及。


2018年,一位北京中年男子的岳父因为开了一扇窗,打了个喷嚏,从流行感冒到肺炎最后去世,不到一个月时间。


岳父送进ICU后,为了救人,这位中年男理了理家里目前能拿出多少治病钱:


以ICU一天花费8000-20000元、人工肺开机6万(岳父需要人工费辅助呼吸)以及其他治疗费用来算,即使变卖所有理财产品,加上岳父岳母的养老金,也只能支撑30-40天治疗。


这样的新闻在搜索引擎上搜一搜竟屡见不鲜……


2019年2月,南京的高先生因为用指甲钳拔牙,不小心在口腔内划了一道小口,进而感染了破伤风,最后住进ICU;


2019年6月,家住上海的4岁男童被热水烫伤后,其父用“土方法”——二锅头给孩子降温,结果引发孩子急性酒精中毒,孩子最后住进了ICU;


2019年8月,河南安阳的张先生因为食用存放在冰箱里感染了李斯特菌的食物,患上严重的脑干脑炎,先是头疼、四肢无力了几天,入院当晚也是住进了ICU。


医学的进步为重症患者提供生的另一种可能,相应地,它以人们经济水平提高为前提,以能够负担高额医药费为代价。


以上都为中国ICU病房的扩张提供了土壤。


近十年来,我国重症医学科发展迅猛,加上医院要评级,国家要求全国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需设立至少一个ICU,且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数应占医院病床总数的2%~8%。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詹庆元就曾在报道中提到,“ICU今后应该是综合医院或者大型医院里最大的科室。”


讽刺的是,这句话的背景是全球各大医院绝大部分科室正在通过提高换床率、提高日间手术比重来减少床位。


ICU病床数逆势上扬,有一方面原因是世界正不可避免地滑向老龄化。


研究表明,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在2024年左右突破20%,65岁以上老人占比将在2027年左右突破15%。


到本世纪上半叶,中国老龄人口将进入井喷期。


老年人因生病进ICU的可能性比年轻人高很多,特别是一到ICU旺季(流感季节),加床是普遍现象。


为此,ICU工作者口中流传着一句话:“在ICU里,70岁算年轻人,80岁算中年人,90岁算老人。”


ICU是什么


ICU是医院里一个很神秘的科室。许多初次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和家属只知道这是阳间和阴间的灰色地带,病人一旦进去说明身体已步入特别不乐观的状态。


除此之外,它还有点“无情”。这里除了生死,还要求活着的人必须花钱买命,一晚四位数以上的费用是标配。


曾经何时,ICU高昂的费用让许多人纳闷,ICU凭什么一天就能烧掉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收费是不是有猫腻?


我们先不评论,看看知乎上一位答主的故事——


2018年,答主父亲在ICU住了60天,普通病房20多天,总计花费75万。


他看了父亲出院时的结算清单,发现大头费用来自于卫生材料费,西药费,化验费和治疗费,这些费用占了总费用的90%。


至于床位费、护理费和观察费,以上这类需要医护人员24小时付出精力的收费项目,收费还不到总治疗费的5%。


在ICU里,最花钱的是医药用品,加上ICU床位有限,为缩短病人在ICU的时间,提高治愈率,大多用药会选择进口的。


知乎网友@卓意汪以某一线城市三甲医院ICU收费距离,各项目收费明细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做个参考:


纯操作类:

心脏胸外按压单次收费100元、一天只能收一次

胸腹腔穿刺一次90元

大出血抢救收费100元


以上这些按次收费,不按时间和配备的医护人员算。


纯检查类:

血气分析:≥20个项目收费90元

床边心电图检查:10块钱


可以看出人工收费并不高,我们再来看看把费用拔高的药品和器材。


药品:

重症感染患者,阴、阳、真菌全覆盖抗感染治疗,需要用到3-4种抗生素。深部真菌病、抗真菌药1000多元。抗阴阳的的除了老虎素,其余的价格降了不少,三类加起来2000多元;


除了抗生素,还需要用到的药品有肠内营养生长激素、丙种球蛋白、白蛋白、输血、脑神经等。


白蛋白375元一瓶10g,一个低蛋白血症的病人一天需要两瓶;


丙种球蛋白500多元2.5g,一般用量10g,不到万不得已不给用;


材料费:

ICU病人需要观测内环境变化、心电变化、血压变化等。因此需要多种监护仪器和脏器功能支持。


一般要用到深静脉穿刺、PICCO监测仪、呼吸支持、有创动脉监测、肠内营养置管......


这就是为啥我们看到一个ICU病人通常身体插着各种管子。


穿刺包一个200元;

PICCO导管全自费3000多元;

肠内营养导管有1800元的也有2600元的;

压力传感器200多元,许多仪器都需要配到,通常3-4天换一次

……


以上是标配,还没算上人工肺和血滤(血液过滤机)。


人工肺开机6万,往后每天1000元,上一次大概20天,最少备用10万元;比人工肺、呼吸机更烧钱的是血滤,俗称“人工肾”,有时可作“人工肝”。


它一般用于急性肾损伤的重患身上,或者是帮助肝衰竭患者做血浆置换。


首日费用在7000-8000元之间,往后每天维持费用需要6000-7000元左右。具体应用天数根据病患情况来定,有一用就用了几十天的,也有用三四天就好转的。


之所以贵,不仅是仪器本身贵,还在于耗材都是进口的,国家生产不了,整体价格又抬高了。


所以算下来,扣掉药费和材料费,ICU一天四位数的价格竟然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离谱了。


最贵的还是健康


上这么多的仪器和药材,最后都是为了救条命。


然而病患在ICU直面生死考验时,付出的成本除了以分秒计算流失的金钱,身体和精神也承受空前压力。


身体上为防止因谵妄或烦躁而挣脱各种诊疗管,很多病人的手脚都被带子束缚在床沿上。精神上,更分不清现实还是梦境。


所幸的是现代医学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确信除非是发生几率极小的病,否则大部分的疾病是可治可控的,也许没法治愈,但以带病生存的状态活下去的也大有人在。


矛盾在于,这种拿钱换命的方式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有的家庭花四五十年好不容易跨越阶级,一下子因病返贫实在令人揪心。


所以,我们才说要用保险花低成本去撬动杠杆,让不幸来临时,自己可以不用做那么多痛苦选择。


疾病面前,医疗险是必备的,它报销我们的治病费用,在医保和商业保险的配合下,百来万的医药费也许最后我们只需自费1-2万。


辅之以重疾险,让重疾险补充我们3-5年的收入,这样我们在大病后能安心调理好身子。


当然身边也不乏有朋友问为啥要买保险。我的回答是:病治好了活下去,是幸运,而好好活下去,才是美好的开始。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保险,欢迎来听T博士团队本周三(4月21日)保险直播,主题是:如何用一千块钱买齐孩子的保险。

孩子一场大病,拖垮的是一整个家。有数据就显示,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儿平均治疗费用高达58万。所以建议大家尽早给孩子配齐保险。

点击海报并识别二维码,即可预约。


最后,再给大家推荐下他们的保险号T博士教你买保险】。


他们的公众号曾被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倾情推荐过,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保险知识,避免踩坑,那就关注这个公众号吧。


现在扫码关注,回复【精选】,可免费获取100篇保险小白攻略】。




你总感觉疾病离你十万八千里,但人一生中遭遇重大疾病的概率高达72%,我国重大疾病保险赔付平均年龄仅为42岁。

 
选对保险,才是对自己、对家人最切实际的礼物。

房产资讯推荐

更多房产资讯 >

海外房产推荐

更多国外房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