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居APP
得居海外房产网APP二维码
得居APP
让您全球都有家
小程序
得居海外买房-微信小程序
得居丨海外新房二手房
关注得居小程序
实时房源随时查看
公众号
得居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得居官方微信订阅号
关注得居公众号
获取房产最新资讯
海外房产交流群
海外房产交流群
扫码入群
实时获取海外房产动态

有房产就不是无产阶级?

2021-05-15763次阅读

不论中外,房子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在我们说到房子时,往往用的是一种大家常识上默认的语言,不会,也没有必要去追究房子的根本属性到底什么。

可能促使一个人会去思考这样一个看起来不太实际的问题的事件,一般都是买房。当然买房也通常不会引发这样的思考,可能还需要非常纠结于是否应该买房的情绪来推动。

不论是自住还是投资,购房者知道自己到底买了什么,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购房者决定到底该不该买。实际上,如果按照国内和国际来划分,一套房子,确实有不同的属性。

//
大家共有的属性
//

我们可以以英国为例,来对比一下我国和部分发达国家之间房子的异同。这里的房子当然说的是住宅,更确切一点,是住宅产权,而不是其他用途的建筑。这种对比也仅限于英国,也许可以一定程度上延伸到英联邦的国家,但绝不是“国内”“国外”这样范畴的对比,因为很多国家的情况又不一样。

庇护所

首先住宅毫无疑问是个庇护所,这个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但庇护所的含义也不仅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所在,而是一个自由支配的空间。这是拥有一套住房和租赁一套住房的的最大区别,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论是长租公寓还是养老院,租赁者永远不能完全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空间。

基础设施日常使用权

其次是特定基础设施的日常使用权,这里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学区。

英国和中国都有学区,而且不同的学区之间,教学质量是有所差别的,因此学校在中英两国,都是一套住宅能够得到的,最有用、价值最高的附属物之一。

但这件事在中国显然又比英国要有价值的多,因为中国的人太多,好的学校却太少。像伦敦这种随便一个区(Barking and Dagenham除外)就至少有十几间、伯明翰有超过80间、曼彻斯特有超过40间最高水准的优质公立学校的情况,在我国的一线城市是很难见到的。

这种由住房所有权衍生出的教育资源不平等,也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中国是亚洲住房拥有率最高的国家(中国超过96%,在亚洲最接近中国的是新加坡,超过91%,而新加坡也有学区房概念;相比之下日本有学区而没有学区房,住房拥有率刚过60%)。

其他基础设施没有像学区一样,是与住宅绑定的,不再此地有住宅就无法使用。但对于许多基础设施,尤其是日常造访频率较高的公园绿地、文化体育场所和零售场所,它们的日常使用权还是仅归于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因为很少有人会不辞辛苦地终日到离自己住的地方很远的公园、图书馆和商场去。当然,这种使用权就不会仅限于在此拥有住宅的人,也会遍及在此租赁住宅的人。

据我的观察,学校之外的基础设施,其价值在国内并不非常被看重,而英国人更加在乎。现在的英国住宅市场主流趋势之一就是追寻临近开阔绿地和公园的房子,这也是疫情后的一个新变化。

投资品

住宅的投资属性也是国内外均有的,不过在国内,住宅更多是一个趋势投资品,购买了之后主要是为了享受地区房价红利,买了毛坯住宅但是不出租也不装修,一直保留其“新房”属性以便最大化地区房价增长带来的好处的做法在国内很常见。

在英国和其他许多国家,住宅虽然也是投资品,但是更像是价值投资品,持有时期通常很长,也不会买了之后放着,出租后收取租金是主流,销售时也就不再进入新房市场,而是以二手存量房销售。

//
中国特有的属性
//


我国的住宅产权最大的特点是会和户口发生联系,因此,一套房子会涉及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户口。

由户口衍生出来的是地区认同感,除此之外,住宅产权还常常是新建家庭的基础,这是中国住宅的三个特有属性。

户口、福利和认同感

户籍制度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发明。户籍制度为每一个城市的人设定了户口,而户口又会涉及到在某个城市能够享受的福利,比如和上面提过的教育资源不平等相关的另一个特性——学籍。

众所周知我国的公办学校学籍是和户口挂钩的,比如要到广州的公办学校上学,如果不是广州户口就很困难,通常要缴纳一笔赞助费(但还不能保证一定可以入学);再加上学区房制度,住宅可以说跟一个人能受到的教育完全绑定了。

除此之外,户口也牵涉到其他福利,比如说本地的医疗保险等等。总之户口涉及的往往都是分配不均也难以均匀分配的资源,因此户口的重要性一直很高,从而也带动拥有住宅这件事的重要性一直很高。

而户口也往往会确定一个人是“哪里人”。

我是个90后,据我所知,我这一代人,在国内是不会按照祖籍来构建自我认同的,户口往往更可靠。

我的祖籍在海南,但成长在广东,同龄人里没有谁把我当成海南人,大家都觉得我是广东人,即便知道了我的祖籍也一样。

鉴于上面说过的受教育与户口的关系,成长在哪里,户口也往往在哪里,因此户口(长期)所在地往往是自我认知的“归属地”。

深圳有一句宣传语,叫来了深圳就是深圳人。但听到这句话的千千万万户口不在深圳的人,只怕不太会认为自己真的是“新深圳人”。这种情况在户籍色彩更重些的上海和北京,估计更加明显。假如一个不是上海或北京户口,而只是在上海、北京居住的人自称是“新上海人”,或“新北京人”,恐怕很难被认可。

当然户口并非一定要通过购买住宅才能获取,但购买住宅通常也是最简单可行的方法。

房子与户口的关系,实在是中国的住宅最大的特色之一。

中国住宅的另一个特色是新家庭的敲门砖。

家庭基础

由于住宅的产权很大程度上决定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教育资源,因此它往往是一个家庭的基础。

当然,住宅本身的庇护所和投资品属性,也是其成为一个新家庭诞生基础的重要属性,尤其投资品决定了住宅有价值,可以在危急关头转化为金钱力量。

但总是未雨绸缪地想着危急关头的人毕竟没有想着日常生活如何安排的人多,所以生活的一部分,教育,扮演的角色通常还是比住宅资金蓄水池的功能要重要,自住的人尤其看重,投资者则常常替未来的买家看重。

所谓新建一个家庭,就是原来属于某个家庭的成员脱离了原来家庭,自成一家。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结婚后,因为单身的人往往没有必要出来自立门户。

所以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其实是因为新婚夫妻看重子女的未来发展,换句话说,如果不会有子女,教育资源就不具备重要性。

但又有多少人能确定自己往后一生必然膝下无儿无女呢?

即便本人有这种想法,其他关系密切的人(比如双方父母)未必会赞成,所以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篇报告里,我们可以看到文中多处提及买房和结婚在中国就是捆绑,前者就是先决条件,几乎可说从官方角度认可了我国购房相对于组成家庭之重要性。

当然,这种特色有可能在现在的另一种趋势——不婚或者不育(此处不育并非生理缺陷,而是个人选择)者持续增加中被冲淡,毕竟如果根本没结婚或者确实能确定就是不要孩子,那教育资源就不再重要,住宅买在哪,甚至需不需要购买住宅可能都不再是一件重要的决策。


//
英国特有的属性
//

英国的房子有一个最特别的属性,就是它可以是资产。

生产资料

这里我们可以顺带讨论一个经常说的词,中产阶级。

跟中产阶级相关的另外两个词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光看中产阶级的名字,似乎中产属于资产阶级,至少肯定不属于无产阶级——明明你的“产”已经到了“中”的地步,又怎么还会是无产阶级?

伟大的教员在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分析的时候,也曾把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区分开,中产阶级是一个摇摆不定的阶级,其左翼可作为朋友,右翼却应该当作敌人,而无产阶级则是真正的朋友,是最坚定的拥护者。

于是不免有人会认为中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是不一样的,更不免会认为所谓无产阶级乃是“没有产”的阶级。

是不是这样呢?我想至少在今天应该不是的。

我们先看看到底什么是“产”。这个概念挺重要的,因为这个字在太多地方出现了,中产、资产、无产以及房产、地产都有个产,但是是不是一个产?

房子与资产

产往往让人觉得是资产,我们自然可以认为教员所说的资产和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资产是一脉相承的: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下过定义,即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本家阶级。

这个定义,私以为虽然字很少但却相当复杂,但简单地理解一下,占有生产资料是少不了的。

啥是生产资料呢?我们学中学政治的时候应该听过,生产资料就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厂房、建筑、工具等等都是生产资料。

实际上从这些定义,我们已经隐约可以推出来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的房子不是资产,而英国的房子可以是资产。

中国房子不是资产

中国的房子不是资产,因为在中国,住宅不用于生产,没有产出。

但是房子下面的地确实是资产,有了这块地,才有这套房,这套房可能住久了就没用了,但这块地是一直有用的,用处可能还不止是用来盖房。但土地跟房子没有关系,土地皆是国家的。你可以买房,但不能买地。

土地本来就是最古老的生产资料之一。

所以教员在分析阶级时,说过这么一段话,大地主是大资产阶级,小地主是中产阶级,自耕农是小资产阶级,半自耕佃农是半无产阶级,雇农是无产阶级。

农村的诸多阶级里,只有雇农是无产阶级,这是因为雇农没有土地。

现如今有房的人也同样没有土地。但这些有房有车的人,常常被称作中产阶级。

可见中产阶级实际上不是资产阶级,他们的房产不算资产,车产当然也不算,股票和现金更不用说。

这么看来我们常说的中产阶级其实是无产阶级。

英国的房子可以是资产

英国就不同了,英国的房子,其中的一些可以是资产。

可以是的意思就是人们有选择权,让房子成为资产,让它从住宅转变为生产资料,并让自己满足成为资产阶级的其中一个条件:占有社会生产资料。

什么情况下一个人可以有这样的选择权呢?当他的房子是Freehold的独栋别墅的时候。

这时候,不但这栋别墅属于他,这栋别墅下面的土地也属于他,甚至土地里如果有什么宝贝,那也属于他。

假如有一天,他不喜欢这栋别墅了,在别的地方买了别墅,这块地就可以用来开发公寓、用来种植、用来造林或者用来建设工厂,取决于这块地对应的规划。

当他这么做时,他就真正拥有了一处资产,有了生产资料,也很可能成为了一个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中充斥着大大小小的资产阶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土地私有。

这也就是英国和中国的房子的区别里,英国最特别的地方。

如果您希望与英房研究院进一步交流,
欢迎添加团队的微信。

英房研究院|深度解读英国地产投资
微信公众号:uk-research



//
参考来源
//

澎湃新闻(2020)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五年:年轻人为何不愿生孩子?

国家统计局 (2018) 2018.04:青年群体住房租买选择及其购房压力研究(吴义东等)



作者简介


林祥熙,毕业于墨尔本大学房地产专业。有丰富的澳洲开发商从业经验,熟悉地产项目开发全流程管理,并主导完成了多个地产项目的成功投资。




房产资讯推荐

更多房产资讯 >

海外房产推荐

更多国外房源 >